论族规家法对生态的保护
论族规家法对生态的保护皖西学院关传友族规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属于习惯法的范畴;它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如果族众触,JgT这种族规家法,就要受到宗族的惩处。本文作者曾根据明清时期宗族的族谱中记载的族规家法资料,对我国明清时期民间宗族植树护林的行为进行了探讨(发表于《中国历史地理论)A}2002年第4期),受到学界的关注。保护生态环境是族规家法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批评指正。一、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对象由于宗族和家庭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族规家法所要保护的对象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林木的保护林木是生态系统的主体部分,是宗族人材用所给之源,同时对维护村落居宅景观和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历代的宗族人很重视对林木的保护,严禁砍伐。因此,宗族人在制订族规家法时把其列为族规家法,写进族谱,成为族中律令。如清江西乐安流坑董氏宗族为保护宗族山林制订了“樟木坑禁约”:“为约法严禁山林,杜戕害,以资生息事:窃议樟木坑、小带等处之山,为吾房刍荛所出,实为公私I:t用所由生也。先人栽植培养,所有松杉杂木,及茶子等树,原为后人生活之地。每年人山摘取茶子,合房均沾其利。或遇有大工程,即选杉树出售,颇堪供用。盖土地所宜,不粪不耕,而能潜滋暗长,诚为自然之美利也。特恐斧斤不时,旦旦而伐,则萌蘖不能遂其生,拱把何由得大?近来子弟不法,日以樵苏为名,盗砍枝桠,夹带柴薪内挑归。一人作佣,众皆效尤。……兹特约法严禁。除斫取地柴外,如有盗取树木一枝一桠者,一经察获,立拘赃犯到祠,分别责罚。见证报信,亦即记功给赏。其有在场确见,恂情隐匿,亦拟为从,一体同罚。”(1’安徽合肥李氏宗族鉴于“上年树林藏密,柴薪不缺,……近年来,……柴草之价腾贵,昔年钱一二文买柴草一斤,今钱INyi文买柴草一斤,充此不已,十年之间将火食不能矣,乘屋无资矣。推原其弊,多由无业之民旦旦伐之,遂尔萧条也”的情况,因此,乃与乡人制订规约:“倘再有妄伐即与禁斥,约众罚之,且彼无业者亦曷不勤于职业乎?”(2)许多宗族的族规家法对风水林木的保护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如《欧宁祖氏族谱》也规定:“树木砍伐,有伤风水,永远存留树木,作对门宾山遮荫风水。其山寸土木石俱系一族人众物业,……倘有向前山砍伐一竹一木者,不拘何人看捉获者,议定赏钱一银,其盗伐者轻则猪酒敬众,重则经官告理。”o)湖南《衡阳宋氏族谱》中说:“左右前后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桐茶也、松柏也、各色树竹也。倘有入山悄伐者,寺僧固不得诿其咎,族人亦不得徇其情。”¨’对于坟地风水林木的保护,一些宗族的族谱家法也有许多保护措施。如浙江绍兴《称山章氏家乘》规定:“墓木成拱,所以获祖茔也,松柏垂青,樟桐增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皆元气之所盘结也。陌路坟荫,尚思珍惜。矧祖我宗忍今斩伐而思培植乎?敢有不肖戕贼,削谱革祭。倘或他人侵砍,合族呈官究治。”(5’湖南湘潭《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制定的《家规十八条》中也有封山保护宗族林木的条款。2、对水源的保护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源人类就不能够生存。为了防治水污染,净化、美化环境,清洁水源,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同时水也是村落生气之所在。所以古代人历来十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水资源,宗族人在制订族规家法时强调对水源的保护。浙江楠溪江中游地区的一些宗族140规定,宗族人要定期清理沟渠,日出之前不许在沟里洗衣并让人把澄清了一夜的水挑回家去用于饮食;渠内不许放鹅鸭,不许洗沾有粪便的衣物,等等。(6)湖南永兴张氏宗族在清乾隆年间制订的“合族禁条”有“议圳头、古圳若遇旱干,则劳众力以修筑。不许嘴食下流之人,昼夜私自挖断,获渔小利,以害良田。如违,重罚不贷-C7)的规定,禁止挖断蓄水的堤坝,保护水源。浙江虞东戚氏宗族为了保护村前的池塘中的水源,清咸丰五年二月族中尊长与若干房长共同议定了“立禁池议据”,规定:“缘层公祭内有鸣字三角池一个,近在村前。基等恐有天旱之际,以防一村不测之灾;且饮洗急需,尤关重要,爰邀三房公禁此池,以备公用。自禁之后,惟秧田水任其承荫,其余不拘大小车具,无得落池车水。如有强车池水者,邀集三房理论;再有强车不遵禁例者,将车拖起,邀与房长,公同送官究惩。恐后无凭,立此合同禁池议据三纸,每房各执一纸,永远存照。”(8)该族议订保护水源的目的是为防止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灾害的发生。虞东蒋山夏氏宗族因生活于浙东水乡,便十分注重保护堤坝的安全。宗族人制订的“公立禁单”j鲫指出,在坝上栓牛、坝下浴牛,都容易导致堤坝倒塌;在湖边罱泥,也会使堤坝崩塌。因此该族严厉禁止这些行为,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保护水源。安徽省泾县丁家桥丁氏宗族为保护该族新丰坝的水利工程,于清光绪十九年重新制订了“公议护坝规条”规定如下:“缘我姓祖遗新丰坝一业,水之来路甚远,沟道甚长,至土断地方,东边河道低下,水性直趋向东,下流向筑长埂一条,引水归西边总沟,渐次分散。诸沟灌田三千百余亩,其埂长有百余丈,东面临河,用松树鳞次排列,打入河中,再用毛竹编龙,层叠堆置,松档里面装满石块,加土筑坚。每年梅雨连绵,洪水冲泛,随坏随筑,不下数百余金钱。夫惟归我姓田亩派出,此皆为下灌禾苗。七裕国课,不得辞其艰难困苦耳。近有无知老徒,拔取松档,裂取竹条以充柴薪,以利己用。甚或于秋收后挖断坝埂,放开沟水,以便取鱼,其弊日甚一日,其埂几于莫保。事关重大,情迫无奈,是以席请地方公正老成商议,设立规条,开列在后,以告地方,以戒将来0倘再有无知故犯,一经获有确赃,即通同议规内人照规处罚,其恃顽不遵者经官究治,决不徇情姑宽,致自贻误。事在不得已,故不惮苦口言之。自今以后,有能设身处地体察保埂苦心,不来侵犯,斯固我姓之大幸,抑亦外姓有田者之大幸也。议系通地合商,愿无藐忽视之。”¨∞并具体制定了规条五条,对违反规定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其根本目的还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游山董氏宗族为保护宗族的“养生溪”浚源河的水质,族规规定早晨禁止在河中洗衣、洗菜、洗刷器具,规定每年八月十三日为“清洗河道日”,届时,适龄支丁必须参加挖土、运土等劳动,报酬按量计算,从义仓中支付。,(1”上述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古人早就具有很高的生态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生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3、对动物的保护动物是人类与之相存的伙伴,是大自然生态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保护动物也是宗族人大力提倡的行为。宗族制订的族规家法有对动物实行保护的内容。如湖南永兴张氏宗族在清乾隆年间制订的“合族禁条”规定:“议本族耕牛、猪、犬,如系虎坏炎伤,方准开剥。不得挟仇捏害,致干众惩。至若远处灾牛、伤猪,无论家谊亲戚,概行不准挑入村内发卖,引害众畜。如违,除夺取外,呜官究治。议塘塍蔬菜瓜豆,以及鸡鸭塘鱼之属.倘有无知男妇盗窃,许令搜夺。赃获,重罚。”(7)为了保护家养的动物,严禁将有病的猪牛挑入村内出售,从而防止疫病蔓延,对偷盗家畜家禽和塘鱼的行为也有明确规定。安徽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的《祖训》规定深川河自官培亭至后湖河道河鱼,为“养生溪”,禁止捕钓。如违,一律严惩。¨2)婺源县游山董氏宗族的族规家法保护流经村落浚源河里的红鲤鱼,是行善人家放生的,禁网、禁钓、禁捕。违者,处以用锡箔将鱼烧成灰烬的惩罚。¨”祁门县西北环砂村程氏宗族在清雍正九年于村中的湘东河畔立有一块“放生碑”,规定“上至双河口起,下至弯袋坑口止”,为放生池的界限,即在湘东河划定了约1.5公里为禁鱼区,严禁捕捞鱼虾,只能供人们行善积德放生。f13)清乾隆四十五年休宁北乡儒村吴氏宗族的尊长针对棚民“砍树药鱼”等行为禀告官府,“勒石永禁”,禁止药鱼等行为。任清康熙朝大学士的福建安溪李光地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居留家乡湖头期间,为李氏宗族撰成“同里公约”五条,颁行族里,以此来约束湖头乡里宗族子弟的行为举止,以敦厚乡里风俗。公约对保护耕牛和野生动物规定:“盗牵耕牛于别处私宰者,固当以盗贼论,即买牛屠宰,亦犯禁条,并当送官究治。”“林薮无资,樵苏何赖,若乃长溪深潭,一经毒害,微鲵绝种,民俗贫薄,此其一端。以后须立厉禁,察出主民,合乡究治。”(14’1414、对土壤的保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对山区的过度垦殖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灾难。因此,宗族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注重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族规家法内容有这方面的体现。石台县珂田乡境内的“池徽大路”古徽道旁一通清道光八年(1828年)源头里村李氏族人所立的《输山碑》,碑日:“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斯为尽善乐助,有功兹幸。”对保护道路两侧的土壤有明确的规定。《输山碑》还对保护道路两侧土壤的范围有“众山主矢志好善,自岭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爰勒芳名,永垂不朽云”规定。安徽祁门县环溪王氏宗族聚居地的下箬溪“山多田少,地窄人稠。昔年未经开种,元不衣食馀饶。自乾隆三十年(1785年)以后,异民临境遍山锄种,近日地方效尤已甚。每遇蛟水,山蹦土裂,石走沙驰,堆积田园。国课永累,且住后来龙山场合族公业,亦尽开挖锄种,人居其下,命脉攸关。”面对此现实的深刻教训,王氏宗族人为保护山场水土资源,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闰二月“公同商议,众立合文,止种兴苗,所有住居前后并东西二源,无论公业已业及邻里公共之LLI,概插苗木”,¨5’并制定了止种兴苗养山的具体条规,呈报县部大堂批准后张榜公告。安徽祁门县横联乡社景村黄氏宗族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所立禁止将山场租与棚民耕种的禁碑,对保护宗族内山场水土有“无论家山己山,永远不许盗租棚民,亦不许借名自种,免致土松沙卸,壅塞族祠,有府呈禀,以凭严拿重究,断不稍宽,各宜凛遵毋违”¨e’的规定。二、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规条分析族规家法一般都是由宗族中族长或族中尊长议集,形成详细的书面文字材料,并经过族众认可和共同遵守。这些规约或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记载在族谱中,或勒石竖碑在保护对象的场所,或书写在木牌上悬挂于宗祠堂的墙壁上。通过对族规家法的考查,宗族制订的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有关规条,基本上包括有禁止性事项、惩戒性规定和奖赏性措施。如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在九江定居,岳氏宗族制订的“岳氏家规”之“祖墓宜护也”规条有“树乃山之衣,祖籍树为荫,当禁其树之砍伐,万戒其冢之侵肆。伐树者,损一赔百”(17)的规定。又如四川通江县浴溪蚕茧梁薛氏宗族为了保护青杠林,合族订立保护规约并立禁碑昭众,规条有日:“禁止砍伐蚕林(麻栎林)和松柏成材树木;禁止树木萌芽之季放牧牛羊。倘有不尊,打罚重究,议祭山林。”¨引对保护林木明确制订了严厉的禁止措施和处罚规定。再如徽州祁门六都程氏宗族制订的管理法规要求宗族人管理山林务必要及时兴养栽种,严禁乱砍滥伐,并注意防止林木火灾,“栽坌兴养,治山者必要佃与近山能干之人,便于防盗防火。间有计酒食之丰啬,馈送之有无,乃舍此而之彼者。斯人惟顾花利,不思栽苗,纵有所栽,犹无栽也。治山者重罚,仍追出佃山者递年花利,另人兴养。”对监守自盗者,其处罚尤为严厉,“治山者所获火盗,轻则投治,重则告鸣,赔还木价,尽行归众。间有捕获之时,多方恣取,以充私囊,志得意满,交相隐匿,及至发觉,聊将所得一二归众,以掩众口,是治山者一火盗也,查出重罚。治山者巡行各处,务要视为己事,着实举行,间有往返无益于事,或有乘此机会,反窃取大木以为己利者,是治山者甚于火盗也,访出倍罚。倘有邻山砍木过界,治山者查明理说,通知管理。赔纳木价,尽付管理收贮,毋得受嘱私处,访出倍罚。”¨9)这种赏罚分明、制度严格、措施得力的族规家法制度,既保证了宗族山林经济的收入,又保证了宗族山林的持续发展。可见,禁止性和处罚性规定是族规家法最主要的内容。禁止性规定是族规家法的主体内容,这也是订立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主要目的。徽州祁门文堂陈氏宗族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制定的《文堂乡约家法》中明确规定:“本里宅、墓来龙朝山水口,皆祖宗血脉,山川形胜所关,各家宜戒谕长养林木,以卫形胜,毋得泥为己业,掘损盗砍。犯者,公同众罚理治。”㈤’徽州婺源汪口村俞氏宗族在清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制定保护林木的族规“婺源汪口村奉邑尊示禁碑”,其中有关禁止性规定有:“一、各房所输山税、地税,各立批据,付众护龙户收执管业,其税仍归各房供课。日后各房子孙不得籍VI批输及护坟存税,擅自挖掘厝葬,并不得扳枝摘叶。违者,一体呈官究治;一、所输所买各号山地内,已葬之坟,公议不起界碑,内并不蓄树妨碍。其葬坟之家,亦不得借修坟挖掘,致伤龙脉;一、掌立山场,每年冬底雇工划拔火路,其路旁茅草,得于七月内斩除,毋使滋蔓,致引火烛;一、所输所买山地,原为栽树护荫。后龙倘有隙地,142概不赁人耕种,亦不得自行耕种。”(2”可见其对禁止性事项规定得如此具体。浙江虞东戚氏宗族为保护村中池塘水源于清光绪廿一年十一月冬至习订立禁单如下:“今立禁单文字,缘因景公派下有前头池一个,议关吾族拯急洗饮之用。向有定章,历年已久。兹恐年湮代远,日后妄为变更,而一族急需元池,罪不容辞。予故邀同四房弟侄辈,协心重禁,不得专行觊觎。自禁之后,不惟大小车具不准落池。即放水引鱼,一概不许施行。倘有不肖族类,妄改禁制,着房董即行将车拖起,公同议罚。如敢违抗,一面将车归祭,一面共同送究。此系四房公议,咸体一心。即立禁单五支,每房各执一支,宗长一支,永远存照。”㈤)族规中处罚性措施则是族人为保证所订立的禁止性规条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而制定的,宗族人一旦违犯了禁止性规定,即会遭受轻重不同的惩罚。这是族规家法的主要内容。徽州祁门县彭龙乡环砂村程氏宗族于清嘉庆二年(17sr7年)十一月合族制订的护林族规则规定得更为详细具体,日:“所有界内山场,无问众己蓄养成材,自后人山烧炭、采薪,如有带取松、杉二木,并挖柴桩及纵火烧山者,准目观之人鸣众。违禁者,罚戏一台。如目观存情不报者,查出与违禁人同例。倘有硬顽,不遵定行,鸣官惩治,仍要遵文罚戏。……纵火烧山者,罚戏一台,仍要追赔木价。挖桩脑者,无问松、杉、杂植,罚戏一台。采薪带取松、杉二木,并烧炭故毁,无问干湿,概在禁内。违禁者,罚戏一台。举报者,赏给钱一百文。”(21)对毁林者、对毁林视而不见者、徇私放纵者,都制订了十分严厉的处罚规定,同时对护林有功者和举报者还规定了奖励措施。这种奖罚分明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本宗族所在村落的林木不被破坏。安徽寿州(今寿县)龙氏家族制订的“家规惩恶十二戒”之“戒伐荫”条规定:“荫树护窀穸,伐去剥祖衣。或斩于,或砍枝,架屋供爨任为施。纵是牛眠地,堪叹鸟元栖。祖灵有觉亦伤悲,子孙安妄富与贵。凡我族人,有在祖墓荫林砍伐树木者,与不孝同罪。砍枝桠者,责二十;伐正株者,责三十。分别轻重,祭坟封山,柴树入公0"(23’可见其处罚性规定之严厉。族规家法对违犯保护生态规条而制订的处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批评教育:对违反情节轻微者,主要从教化出发,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批评教育和训斥。如有的宗族对盗砍风水林木者,就罚令他们祭墓和祭祖,即在宗祠中或在祖墓前祭祀祖宗,目的使受罚者在祖宗面前得到反思、认错。罚款与赔偿:主要对造成财产损失、财产破坏者,一般要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视其财产和违反情节而定。山西平定石氏宗族制订的“宗祠规条”规定:“坟中荫树,关系甚重。无论各股老坟新坟,倘有不成材子孙偷卖者,查明情由,请总管并族长到祠秉公责罚。如系外姓偷伐者,祠中经理人并各股家长查明,令其赔栽,将所伐之木归于宗祠使用。伐一株者,补栽十株,仍令祭坟陪礼。若不服理处,禀官究治。”(16’罚款是采用最多的处罚方式,主要是罚钱和罚物。徽州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在环秀桥头墙上立“禁渔”石碑。有破坏禁渔者,轻则香烛纸箔将鱼烧化,并沿着环秀桥至官培亭河岸燃放鞭炮,以示悔过;重者香烛纸箔将鱼烧化,并沿着环秀桥至官培亭河岸燃放鞭炮,同时请五位道士沿河诵经,以示忏悔。同时,罚面粉13斤,猪肉13斤,豆腐三板(共300块),宴请族长、门长、检举人和五位道士。此外,违犯者还得支付道士和祠仆工资。(12)还有的宗族对犯者罚请戏的处罚,徽州祁门县渚口乡滩下村汪氏宗族所立的护林“禁碑”规定:“禁公私祖坟并住来龙下庇水口所蓄树木,或遇风雪折倒归众,毋许私搬并梯桠杪割革,以及砍斫柴薪、挖棒等情,违者,罚戏一台。”(2”这种罚戏的处罚方式对于宗族来说,既获得了娱乐活动,同时又得到了处罚示众和教育族人的目的,更为族人所接受,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目的。杖责:族规家法中最典型的处罚方式之一。安徽祁门县环溪王氏宗族制订的“止种兴苗”养山条规规定,对造成山林火灾而又不服罚款者,“令本家房长人祠以家法重责三十板”的处罚。一些宗族对盗砍风水山林木和祖宗坟山荫木的人一般都处以杖责的惩罚。寿州龙氏家规则对砍伐祖墓荫木者处以“砍枝桠者,责二十,伐正株者,责三十”的处罚。开除:这种处罚方式主要是剥夺族人在宗族中的权利、权力、荣誉等,使受罚者不仅在精神方面受到惩创,有时还会受到物质方面的损失,江西乐安流坑董氏宗族的族法规定对不遵禁约屡次砍伐宗族林木、“恃悍抗拒”、“藐法欺尊”等情节,从重责罚,并即削黜。浙江上虞雁埠章氏宗族的族规对砍伐祖墓树木者处以“削谱革祭”的处罚。143处死:这种处罚方式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使用较少。湖南永兴张氏宗族严禁在祖宗的墓区开挖煤矿,对于违反者,可“打死勿论”,并将其所遗之产“尽属公管”。安徽桐城祝氏宗族分为七房,合族订有族规。族内大房、二房和四房的房长会同族长订立了禁止“盗葬盗伐”三房共用墓地的“议禁合同”,对于盗伐祖墓荫木的族人除“仍须偿价、祭坟”外,则纹死不赦o(24)呜官究治:对违反族规家法情节严重者,往往要禀官究治。如前述祁门县环砂村程氏宗族制订的护林族规对私自入山挖柴桩及纵火烧山而态度又恶劣者,除罚戏外还要“鸣官究治”。无锡邹氏宗族的族规规定:“凡祖宗坟木荫庇风水,如有子孙私自斫伐己用者,许诸族中子姓,公同告于宗长,获实拿送有司治罪,以警将来。”汹)对砍伐祖坟荫木的行为实行拿送官府处治。浙江余姚徐氏宗族制订的“徐氏宗范”也有“祖宗坟墓栽植树木,所以荫庇风水,妥安灵爽者。子孙如私自刊斫,致伤庇荫者,族长告官治之”㈨)的规定。~些族规家法对举报违犯族规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者,还规定了奖励的规条。如安徽祁门环溪王氏宗族的王履和堂制订的“止种兴苗”的养l』j条规规定,对积极参加扑灭山林火灾的人“每名给钱一百文”、对发现山林火灾而第一个“报信者给钱五百文”的奖励。浙江虞东蒋l上J夏氏族制订的族规家法规定,阻止他人砍伐祖墓荫木并向宗族报告者,赏钱二百文。浙江山阴自洋朱氏宗族规定,无论本族或外姓,捉获砍伐祖墓竹木者,并将此偷伐者交族中董事或族长者,赏钱一千文;捉获拆毁祖墓四周篱笆及进入墓区捕捉蟋蟀之类者,亦受同样的奖赏。(271三、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效应族规家法资料中大力提倡保护生态的行为,特别是注重对林木的保护,对维护生态的平衡,防止聚落附近的水土流失,改善村落的小气候环境质量,保障宗族成员的生存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宗族的禁规严密、惩治苛刻严酷,故在客观上培养了宗族人爱护和保护生态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和约束力量,而这种约束力量则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力,影响和制约着宗族人的行为。中国社科院学者陈柯云先生在安徽徽州考察时,曾向祁门县六都善和里的一程姓农民问道:“‘解放前,那个山(风水山)上的树真的不能砍吗?’他说:‘别说树啦,一棵草也不能动。“如果砍了树会怎样呢?’他说:‘从我父辈到解放,还没听说有人敢在那个山上砍树割草。但我听祖父说,从前有过一个人到那山砍了一棵小树,结果被族长发觉,被鞭笞而死…o(28)这一事例说明古代宗族宗法制度的严酷程度。因而使得徽州地区的山林免遭破坏,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是一个山青水秀、令人神往的风景胜地。如徽州祁门松潭村戴氏宗族保存有140多亩风水古林,清初戴氏入松潭后,将村边的笔形山上天然林作为全族的风水林封禁起来,使其藏风得水、保护生气;并于林下挖了一口池塘,形似砚台,使山林与池塘呈“笔砚”之势,以期望村中得文魁星光临。“松树常青。潭影清雅”因名松潭树。族规严禁携刀斧入林,仅许孤寡老人徒手拾拣林内枯柴,经戴氏宗祠300多年严格管理,松潭风水林古木森森,浓荫蔽El。㈣)福建南靖县和溪乐土村客家人黄氏家族,将村周2000多亩山林定为风水林,现在黄氏祠堂后还有300多亩保存完好,成为罕见的原始森林景观,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北建瓯县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林木就是当地杨氏宗族的风水林,被族人保护而留存下来的。在其他省份也都能发现因宗族族规而保存完好的风水林。安徽泾县丁家桥丁氏宗族注重对新丰坝的保护,确保了全宗族三千六百亩农田每年的灌溉用水需要,有力地保障了宗族的农业生产。徽州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的族规家法执行严厉,在环秀桥下,游鱼成群,往来悠悠,与人同乐。妇女在河边浣洗,有时伸手即可碰到一斤多重的游鱼。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前童村童氏宗族重视对水源的保护和利用,明正德四年(1509年)就建成著名“杨柳洪拂”水利工程,宗族订立管理规定,族人公同维护,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徽州黟县宏村汪氏宗族在建村之初就请风水师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引西溪以凿圳,饶村屋其长川,沟形九曲,流经十湾”的村落水系规划,先后在村中挖掘出“月沼”、“南湖”等水塘蓄水,解决了村落中的防火、生活用水等问题,还调节了气温,创造出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边,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宏村一道著名的村落景观,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四、结束语族规家法是宗族出自维护宗法家庭制度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封建国家法律、法令的补充,是属于村144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又命人将元朝画家程柴所绘的耕作图21幅、蚕织图24幅订正装潢,藏于圆明园多稼轩内。然后,又命如意馆工匠依照程綮图,用双钩法阴刻上石,每图长53厘米、高34厘米,加上乾隆皇帝御题识跋48幅,镶嵌于“耕织图”景区内玉河斋左右游廊的墙壁上。乾隆还以此为文坛盛事,宣召刘统勋、福隆安、钱惟诚等王公大臣,在紫禁城的重华宫内以《耕织图》为题,举行了茶宴联句。《耕织图》石刻的建成,使其建筑景观和内涵更具鲜明的文化与艺术特色,堪称为珠联壁合、锦上添花。它既满足了乾隆皇帝重视农桑的根本要求;又展示了乾隆皇帝作为诗人与鉴赏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者烧毁了“三山五园”。“耕织图”景区与清漪园同邋罹难;建筑无存,石刻毁坏,陈设也被抢掠一空,只余下一座刻有乾隆皇帝诗篇的“耕织图”石碑悲凉地伫立在玉河旁。解放后,“耕织图”地区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了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1998年底,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颐和园收复了“耕织图”景区,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批准决定重建“耕织图”景区,从2002年年底开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一个既包容了光绪水操学堂旧观又展现了乾隆“耕织图”风貌的历史景区,终于洗尽尘封,从厂房和民居的瓦砾中破颜而出。现在这个“耕织图”景区正在继续完善之中并已部分向公众开放。楼靖把农业耕作、蚕桑纺织,从民间自然景观,浓缩、升华为绘画艺术;乾隆皇帝及在他指挥下的一批能工巧匠,又把绘画拓展、升华为艺术化、政治化了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人文景观,在人类历史上实在是独树一帜的佳闻美事。(上接】45页)StudyOnForTheEcologicalProtect inClan—rule andDomestic—lawGuan chuan you(WestAnhuiUniversityLu’anAnhuiProvince)Abstract:Clan—rule and domestic—law are the regulation of its members’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action model which constrains the action of its clansman.The protect ecological is one of the contents in clan—rule and domestic—law.This mainly indicates by protect to forest tree,water,animal,soil etc.Prohibit matter and punishments and rewards measure are major content for the protect ecological in clan—rule and domestic—law.This is objective foster custom for people protect ecological,one is produce tremendous effect and binding power.As a result,this still has all active meaning in modem society in widely advocate protect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Clan—rule;domestic—law;Ecology;Protect;Effect.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