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往事思来者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简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述往事思来者——《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简析苏铮朱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在创造文明、发展经济、开拓疆域、保家卫国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华文明书写了重要的一页。因此,系统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中南民族学院组织编写、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共五册,以大量的史卷千为基础,用通俗化的故事形式,综合系统地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悠久的中华情结、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史以及对祖国各地开发和科学文化的成就等,是目前第一套比较完整宣传介绍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普及性丛书。‘笔者认为,这套丛书虽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编撰,但丛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观点为出发点,在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和普及民族知识方面,有其明显的特点。一、这套丛书的编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史学家治史的优点,即治史的经世功能,使历史与现实接轨,并赋予时代精神,使历史的内容通过故事丛书的形式,达到“知有今务”的目的。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内容是随着时代变迁、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史记》则在于揭露统治者罪恶、抨击时政以匡天下;而《资治通鉴》针对性更强,选材皆关国家盛衰与生民休戚。《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后面,“中华情结”和爱国主义传统的意味十分强烈,对于目前倡导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经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套丛书有别于其它爱国主义传统丛书之处,就在于强调各民族是一家人、一个整体。如在《血浓于水》分册中,通过少数民族的朝贡封赏、和亲通婚、会盟交往以及维护统一、反抗暴政的故事,看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许多朝代的重要时期和重要事件,都可以在各民族发展与交往活动中得到印证,这告诉我们: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上形成的中华情结是牢不可破的,而且这种情结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随着平等、互助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得越来越浓烈。在《保家卫国》分册中,近代少数民族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史就是中国近代反封建、反殖民、反侵略、求得民族独立的历史写照。在《沧海桑田》分册中,少数民族开拓祖国疆土、发展祖国经济的过程,就是中国历代疆域发展及民族融合、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在《文明奇葩》分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的总成。这种讴歌少数民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系统历史故事,其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经世功能”是相当明显的。二、这套丛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其作用是普及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知识,进行民族知识49教育,是目前较全面、系统地以通俗化形式普及少数民族历史知识的读物。我国史学历来具有注重通俗化的优良传统,史学家翦伯赞在其《关于历史知识的通俗化问题》一文中曾指出:“本国历史知识之所以有普及的必要,就是因为我们可通过科学的历史知识来肃清各种封建的、买办的、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旧思想,并且我们可以由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而加强对中国民族进步方向的信心与认识。”编撰《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无疑就是普及中华民族爱国传统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史学经世功能的具体体现。如在《血浓于水》分册中,下里巴人纵横谈,不仅告诉我们“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历史渊源,还普及了土家族发展的简史知识。又如关于苗族的银饰知识,从《文明奇葩》分册中,我们知道古时候居住在深山荒野的苗族先民,为防备毒虫猛兽的袭击伤害,出门必携带铁器,当地流传“出门三分铁,虎狼不挨边”之说,但铁器容易生锈又比较笨重,之后就演变成佩戴银饰,既不生锈又轻巧,逐渐发展了高超的银饰工艺和寄寓丰富的民族精神。以普及历史知识为基础的丛书,其教育意义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曾成为史学界、知识界和读书界关注的事情,也成为许多普通百姓所关注的事情。直至今日,上述丛书仍是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典范。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以普及历史知识为出发点,是一种最生动、最直接的手段,《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是目前屈指可数的一部综合、系统的、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普及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教育读物,无疑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三、这套丛书由于较系统地普及少数民族历史知识,其内容又有历史学与地理学相交叉之处,对目前兴起的民族历史地理研究有借鉴作用。所谓民族历史地理研究,是指研究历史时期人民的民族类别、地域差异、源流变迁及其规律等内容,这个内容分属历史、地理等学科。众所周知,民族历史地理由于时间推移、环境变化、人口迁徙、古今变化因素多,差异情况大,历史真像容易隐蔽不明,而现实又需要详实的民族历史地理事实,这其中涉及到现实政治、边疆地区的国防、经济建设、区域开发与规划等,研究民族,都要有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这正是目前兴起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集历史学与地理学等学科的具体事实材料为一体,对于跨学科的民族历史地理研究有以下借鉴作用:一是具有跨学科的系统综合性,如《沧海桑田》分册中,编者将历史资料分为东北、北方、西北、西南、中南与东南等几个地理方位展开叙述,既是历史知识的普及,也是历史地理知识的普及,其具体史料都可归纳为系统的民族历史地理史料;二是书中的内容与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内容相仿,即民族类别、地域差异以及有关的源流变迁等;三是丛书的作用也类似于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目的,即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知识需要各民族在历史时期形成于地表上的各种地理事实,而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的有关地理知识,又需要专门研究,否则历史事实就不易澄清。《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对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作用,也可能是编者所始料不及的,但这正说明了在发挥历史经世功能过程中,具有应用跨学科内容的可能。四、这套丛书是系统普及少数民族创造科学文化的历史知识读物,对研究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历史上,由于各民族社会形态、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情趣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成了各自色彩鲜明,风格独具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各民族在共同创造和发展科技文化方面都有独特和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更不为广大群众所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50丛书》由于选编的系统性.不仅展示了少数民族曾创造的科技文化成就,还形成了少数民族科技文化发展的简史。如丛书中给我们展示了纳西族的《创世纪》、瑶族的《密洛陀》等创世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等英雄史诗,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彝族的《阿诗玛》等长篇叙事诗;白剧、侗戏、苗歌、傣家的“赞哈”、东乡的“花儿”、羌人的“羊皮鼓”以及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介绍,灿若星斗,流光溢彩;而苗绣、壮锦、藏族氆氇、布依蜡染、回族砖雕等手工艺品更是巧夺天工,绮丽多彩;侗家风雨桥、羌族石碉楼、西藏布达拉宫、白族的古塔千姿百态。至今令中外建筑专家所赞叹。我们还看到在科学技术方面,彝族的火器、藏族的医典、蒙古的《割圜密率捷法》等,显示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怎样系统地研究少数民族的科技文化发展史并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这套丛书给予我们较多的启示,特别是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上,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结合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发掘新的学术价值等,也是颇有裨益的。五、这套丛书在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中,突出了历史人物的行为,既体现了历史通俗读物的优势,是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重要手段。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人是最有创造性、最生动活泼的因素,因为人具有千万种不同的个性,他们的言行不断创造出新的历史,推动社会的前进步伐,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代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以记录人的行为开始发展起来的。对于历史普及读物来说,通过叙述历史人物的行为会使资料更丰富、文笔也扎实生动,更易被后人所喜爱和传诵。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中第一节有这样一段话:“历史的发展,毕竟是人们活动的结果。在史书中,看见了历史人物的群像,就愈益感到历史的丰富性,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历史。”《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为了实现其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历史故事中突出人物活动,直接以人物的命运来描述当时的历史,给我们看到了准确、生动的历史事实经过。丛书在关于少数民族反侵略、求解放的历史故事中,人物行为尤为突出,如在反映藏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历史中,通过格达活佛的一生经历,栩栩如生地告诉了我们藏族人民热爱祖国的传统。读人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育是最直接、最真切的,它能启发人的思想,鼓舞人的精神、增添人的智慧。李大钊曾说:“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强烈些,所以挺身而出,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但愿此套丛书也能在读者中起到同样的功效。由于这套丛书是初次编撰,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作为宣传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丛书,加大少数民族与整个中华民族关系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丛书中除了少数民族朝贡封赏、和亲通婚、会盟交往和维护统一的过程外,还应有演变和发展的部分。丛书《血浓于水》分册中有一篇神话传说的部分,编者可能以此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渊源,但仍缺乏民族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加大这方面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此套丛书的编撰目的,还有利于普及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其次,作为一套较完整的丛书,不仅要强调写作内容的质量,还要注重编撰形式,这套丛书在各分册内部编撰形式上给人有风格不一、略显粗糙之感。这套丛书虽有以上不足,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部普及少数民族历史知识、宣传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优秀图书。(责任编辑段超)51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茎整全登堂鉴!!!!璺±星i塑!簦箜!!业●———●—I●-●—————__—_—●—————————-__●_-●_--—_—————_————_—___--———_———————’———————————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