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主页 > 期刊导读 >

近现代书刊中的北京记述

一、政治与风物:帝都的北京

北京向来为国家政治的中心,记述北京近代政治历史的著作不在少数。其中,晚清宫廷、义和团运动等是记述的重点。在记录晚清宫廷生活方面,德龄的著作较为特殊。德龄原属宗室亲贵,其父裕庚曾任中国驻日、驻法、驻美公使,德龄与妹妹容龄也随同父亲在法国居住多年,精通欧洲文化,甚至还登台表演过芭蕾舞。1903年德龄回国,担任慈禧的宫中女官,后因与美国驻沪副领事结婚而移居美国。德龄以其和慈禧太后、光绪帝的密切交往,以及其常年居留欧洲所获得的某些西方身份,用欧美人士的眼光,以英文撰写《瀛台泣血记》(又名《光绪帝毕生血泪史》,上海百新书店1947年)、《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上海申报馆1936年)、《清宫二年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童年回忆录》(上海百新书店1948年)、《御苑兰馨记》,上海百新书店)等。德龄对清宫的记述与他人颇为不同:其对光绪帝的评价甚高,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政变被囚,光绪帝将使中国成为强大的帝国。同时,也记录了西方文化对于清宫的深刻影响,包括慈禧对于西方物质文化从拒斥到接受的过程,是外界难以知晓的。《清宫二年记》的译者陈贻先曾评价说:“日常琐碎,纤悉必录,宫闱情景,历历如绘。不独阅之极饶趣味,而隐微之中,亦可以觇废兴之故焉。”①

此外,记录庚子事变的作品很多。重要的有延清的《庚子都门纪事诗》(1902年,出版者不详)、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世界繁华报馆1903年)、半塘僧骛(王鹏运)撰《庚子秋词》(有正书局1923年)、王艺编辑的《洪宪宫闱奇案》(汇文堂书局1922年)、刘成禺撰《洪宪纪事诗》(1919年,出版者不详)、林纾的《京华碧血录》(1913年北京平报社),静厂撰《清宫秘史图谱》《拳匪志略》、高树的《金銮琐记》(1925年)、汤村彬的《清宫外史》(国讯书店1943年)。

除上述外,以宫廷政治掌故名世的有许指严著《十叶野闻》,又名《清秘史十叶野闻》,为作者在上海卖文为生时所作,成书于1919年至1920年间,著中大量涉及清代宫廷秘闻,特别是自咸丰以下诸帝的掌故,如光绪帝与慈禧的斗争,袁世凯、庆王的无耻等等。同时,该书还记述了与宫廷相关的侠士经历。由于作者是小说家,其记事情节曲折,记人情态毕现,如徐凌霄、徐一士兄弟。徐氏兄弟生于常州大族,伯父是戊戌变法时的重要人物徐致靖。徐凌霄1928年开始在上海《时报》连载长篇笔记小说《古城返照记》,记述清末民初北京官场、学府和艺术界的各种轶闻、掌故。又如李孟符的《春冰室野乘》,李为清末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因颇得宫廷消息,常转告张元济主办的《国闻报》,在民初时有记述宫室掌故文章发布于上海《新闻报》。李氏之《春冰室野乘》多记述晚清北京朝野秘史、文坛逸闻、风俗时尚,初发表于宣统年间《国风报》,1911年6月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至1929年时由世界书局再版,先后再版6次。1932年,又以“关中丛书”之一种出版。

在记述帝皇家建筑、风物类书籍中,《旧都文物略》非常重要。1933年,北平已在日本人的觊觎之中,一时间,文化界有设北平为不设防文化城的动议。此时,袁良出任民国第四任北平市市长。袁氏留学日本,曾担任北洋政府参议、国民政府外交部第二司司长,以及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擅长行政事务,同时,又懂得水利、农林,曾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和中央农业试验场场长。他继承了前任市长朱启钤举办市政的优良作风,于市政建树颇多。时人曾说他“各重要建筑,都已根据文献,参用新科学方法,修复保护”。②1934年,在袁主持下,北平市开始制定文物整理计划,并于1935年1月成立“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因北平已在日本人虎视之下,袁氏授意,由北平市秘书处组织人员,由汤用彬、陈声聪、彭一卣编著,钟少华点校《旧都文物略》。该书出版的目的,被认为是“以北平为五朝国都所在,文物繁复,欲使成为游览区,一新世界耳目,以压日人野心,颇事整修,并有斯著。”③该书不仅大量摘录了北京的方志、笔记、诗词、史传等,还附了数百幅照片,有称“取材务期精审、叙述务极雅驯、考证务求翔实”。编著者之一汤用彬为清末进士汤霖长子,汤用彤胞兄,还曾著有《燕尘拾遗》《北洋军志》等与北京有关的书籍。

与《旧都文物略》的编著背景相似,1935年7月,时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的朱偰,专门北上北平考察,计划写《古都纪念集》七种,后完成三种,即《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制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其不同于一般“旧京”之类的书籍,没有沿袭旧闻,也不以抒发思古之情与闲谈掌故求趣,而是一部严谨科学考察报告。与《旧都文物略》相似,朱著也附大量照片。三著于1936年至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以“昔日京华”合编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