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文学论文_神人之间:晋唐“桃源”形塑与流

文章目录

一、魏晋杂传与《桃花源记》的杂传性质

二、唐诗“桃源”意象衍展的总体进路

三、从《桃源行》到瞿童成仙:仙道中的桃源

四、地记与图像中的桃源

五、“桃源”的空间与场域

文章摘要: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杂传"性质,是后世"桃源"意象生成的基础。初唐对其认识主要是幽美之境和避隐之地。王维《桃源行》首次以"桃源"命篇,其后刘禹锡、韩愈等人均有以此为题之作。这些诗歌叙事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以仙事为中心。大历年间,武陵桃花观道童白日升仙,其后诗中仙事与道童故事合流,形成桃源神仙说一脉。《武陵记》和《武陵图经》作为地志,记述桃源较客观理性,但亦有尚异特点。桃源图则是对桃源的图像表达,是诗歌文本的图像再现,故以仙事为主。从刘禹锡和韩愈等事例,可知文学地理与历史地理中的桃源虽存在差异,但又往往统一在诗人意识中。据此可深掘"桃源"在空间和场域方面的地理批评意义,亦可深入理解文学与历史之间复杂的联动关系。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I206.2;K23